今天和東東吃了一頓我心心念念的龐德羅莎,一解我熱愛的吃到飽之渴,酒飽飯足之餘,來叨絮一下西餐廳讓人值得玩味之處。

 

台、日式的「西餐廳」往往風格很不西式,至少,不是現代化的西式。

 

紅磚的壁面,哥德式的半圓窗,領子上綁著蝴蝶結的服務生。也許這是台、日在戰後遺留下的文化產物,除了保留30、40年代的美國鄉村風之外,又mix了在地演化的新面貌。像是日式西餐廳的「漢堡排」就是最佳的例子:以便宜的豬絞肉捏合成「漢堡肉」,但是用牛排餐的形式上菜,吱吱作響的鐵板、香氣四溢的黑胡椒醬,以低廉的價格保留了高尚的文化樣貌,這無疑是戰後蕭條的日本社會一個最佳的寫照。

 

我今年年中在東京旅遊的時候,也曾光顧一間裝潢頗為氣派的「西餐廳」,牆面上甚至有一整面的教堂式馬賽克牆面,當時純粹是在銀座逛到腿痠氣虛,所以想隨意找一間餐廳歇口氣,沒想到誤打誤撞竟闖進了當地頗具盛名的西餐廳,可惜,我後來才在旅遊書上看到,這間餐廳最有名的可是啤酒呢,想到當時沒有趁機小酌一番實在令人扼腕。

 

 

現今時尚的美食文化什麼都講究"cusine",中併西,美併歐,一大堆雜七雜八併了另一大堆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片段元素,仿彿意大利麵加了日式醬油就多了不起似的。其實,像台日式西餐廳這樣歷經時代演變,日積月累融合了當地的文化背景淬煉出的風貌,猶如娘惹糕之於馬來西亞,又猶如法式三明治之於越南,這才是"cusine"最吸引人之處。

 

我一向最喜歡這股「舊舊的」氣味,但,卻又不是純然喜歡舊東西,例如若將一只灰撲撲的舊鍋子丟在我面前,我是一點感覺也沒有的。我喜歡的,是在新時代的時空背景下,摸索找尋舊時代的脈絡,觀察它歷經風霜之後的皺紋,然後回推當時的風華因而沾沾自喜。每每又尋獲了一些點滴,往往讓我雀躍的飄飄然,自以為名偵探推理多麼關鍵的線索一般得意非凡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懂咚╳東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